2017-12-30
三期臨床淋巴癌標靶藥物可抑制膀胱癌 長庚研究發現膀胱抑癌基因KDM6A
林口長庚泌尿腫瘤科團隊最新研究發表,長庚團隊與新加坡癌症中心合作,發現KDM6A是膀胱癌細胞內的抑癌基因,突變率達3成多,造成有拮抗能力的基因EZH2異常,進而使癌細胞的基因表達調控失衡,導致癌細胞生長更活躍。 長庚醫院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剎車理論」,發現目前正在三期臨床實驗階段的淋巴癌標靶藥物–EZH2抑制劑GSK343及GSK503,可有效抑制膀胱癌腫瘤,讓膀胱癌晚期治療露出一線曙光。 林口長庚腎臟科系主治醫師許翔皓表示,多數病人只要看到小便紅紅的,就會警覺就醫,膀胱癌早期發現,刮除膀胱腫瘤、灌注藥物,成功率可達9成。 但膀胱癌若未早期治療,不只得切除膀胱、掉尿袋,晚期病人5年存活率不到5成。衛福部2013年統計,每年約有2000多名新病例發生,以老年男性發生率較高,較女性高出2.8倍。洗腎病人因尿液少、濃度高,發生率也比一般人高。 林口長庚泌尿腫瘤科團隊負責人馮思中表示,膀胱癌晚期化療失敗病人雖可考慮接受免疫療法,但療效僅約15%。 膀胱癌一旦發生轉移,有3成的人會產生基因突變,癌細胞也會因煞車失靈迅速增生。林口長庚與國立新加坡癌症中心合作研究發現,使用特定的標靶藥物抑制劑能模仿先前的平衡狀態,進一步抑制腫瘤生長,研究成果已於2月發表於《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文章來源:環球生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