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證實:乳癌病患免疫力愈強,治療效果愈好
最近一項研究證實,乳癌病患腫瘤內的免疫細胞(白血球)愈多,則給予先導性化療後能獲致較好的治療效果。此結論對醫師今後是否決定對個別病患使用先導性化療藥物將極具參考價值。該研究已刊登於 2017 年 12 月《刺胳針腫瘤學》(Lancet Oncology)期刊。
離開血液循環進入腫瘤內的白血球稱為「腫瘤滲透淋巴細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註),當腫瘤內有大量 TIL 細胞時,代表人體啟動了對抗癌細胞的免疫反應,因此視為一種有利於癌症病患的徵兆。
然而乳癌並非單純的疾病,依其荷爾蒙受體(動情激素受體及黃體激素受體)及第二型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表現高低可分為四類:1. 荷爾蒙受體高度表現,HER2 不表現者,稱為「管腔細胞 A 型乳癌」;2. 荷爾蒙受體呈弱陽性,而 HER2 可能是陽性或陰性者,稱為「管腔細胞 B 型乳癌」;3. HER2 陽性型;4. 兩種荷爾蒙受體及 HER2 皆不表現者,稱為「三陰性乳癌」。因此,德國夏綠特─柏林醫學大學(Charité)病理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athology)的 Denkert 教授想進一步釐清,TIL 於何種乳癌最能預測化療效果的好壞。

▲ 右圖顯示的主要是腫瘤細胞(圓形紫色細胞)。在左圖中,免疫細胞正在浸潤腫瘤。(Source:dkfz)
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共分析了來自 6 家醫學中心 3,771 名乳癌病患的腫瘤檢體中 TIL 的數量,這些病患皆曾接受先導性化學治療。結果發現,三陰性乳癌、HER2 陽性乳癌患者腫瘤內 TIL 數量愈多時,先導性化療的效果較好且病人的存活期也較長;至於管腔細胞型乳癌腫瘤內的 TIL 數量通常較少,而 TIL 數量多寡也不影響先導性化療的效果。
Denkert 教授的團隊再更精細分析管腔細胞型乳癌的檢體,是否有哪種特定白血球數量多寡會影響化療的效果。他們發現,巨噬細胞數量愈多時,病人化療的效果反而較差;相反的,B 細胞數量愈多時則化療效果較佳。
除此之外,Denkert 教授也有興趣研究 TIL 的種類及數量是否也會影響乳癌病患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他希望這些基礎研究能幫助醫師往後診治乳癌病患時,能有更充分的實驗證據做為決定個別病患最適合的治療策略的參考。